溪sak

【红色】喀秋莎

梗是中‖国仪仗队在俄阅|兵|式时唱着《喀秋莎》走过红场,不少俄士兵和围观群众都忍不住擦眼泪。

以下是网上评论。

1、大家都不懂事的时候,也曾兵戎相见。大家都艰难的时候,也曾肝胆相照。 
后来时过境迁,都成熟了,会来事儿了,表面和和气气,暗地互相算计,谈不上至交,说路人可惜,勉强算是个旧友吧。 
恰逢一个好日子,大家都高高兴兴,喜气洋洋的。我来你家做客,是一群人里的其中一个。 
不如就送给你一首,你曾经教会我的歌吧。

2、走在中国队伍后面的部队受到了10000点伤害

3、每个中国人都对俄罗斯抱有额外的特殊的感情。 
有些是负面的,说俄罗斯当年祸害东北人民,夺去了土地,一度发生战争到核战边缘要把我们炸的稀巴烂等。 
有些是正面的,说俄罗斯给了我们黄埔军校、154个工业项目、全套工业体系、武器弹药,马列主义绝没有第二个人会给的东西。 
(甚至列宁还要归还沙皇占领的中国土地,但被大炮拒绝。) 
但更多的,是一种惺惺相惜,一种同情。 
一种在工业时代落后的两个文明之间的,相惜之情。 
互相在对方身上寄托了自己的梦想,在漫漫无人的追赶道路上,互相陪伴。 
我想是的,并不仅仅是因为苏联曾是和我们一样的红色政权我们就对他们有特殊感情,我们也极少有因为发生过战争而怨恨至今的人,绝大部分人不再耿耿于怀。 
这是因为,在工业化历史的长河中,我们都是落后者和追赶者。 
我们曾经喊出口号:赶英超美 
赶英,我们和俄罗斯算是成了,可苏维埃死在了超美的路上,现在的俄罗斯在我们这代人消失之前不灭亡就不错了,超美他是彻底没戏了。 
但他们的梦想我们仍可以完成,我们的国家是苏系的人民共和国, 
无论我们现在讲不讲共产主义,也无论这符合不符合逻辑。 
都不妨碍一部分俄罗斯人民把复兴的伟大梦想寄托在我们身上,把我们看做是他们的老朋友,我们超美了,也算他们超美了。就如同当年我们把复兴的伟大梦想寄托在苏联的工业援助上一样。 
苏联解体的时候科学家来到中国,把武器图纸卖给我们换口粮钱,但这之中除了金钱交易,还有着一种“哭着说我们的国家崩溃了,希望你们以后,不要这种武器用来打我们”的信任和寄托。 
亚细亚的孤儿和欧罗巴的孤儿。都是没人疼的孩子 
所以,我们选择在这个高兴的日子里到俄罗斯家为他捧场, 
唱一首俄罗斯在很久以前教我们的歌曲。 
但歌中带有的辛酸泪水,和无限复杂的感情,也只有双方人民的心能听懂。

4、到底是哪个天才想到要让仪仗队在途中唱这首歌的!在展示军队威严的同时,又用这首歌冲淡了军队的冷硬,拉近了与道路两旁的围观的俄罗斯群众的距离,令他们连小孩都对这支异国军队有了亲近感和认同感。简直太棒!我军一向擅长这个,到哪就和哪的老百姓打成一片。←_←

5、一首歌,是表达对主办国的一种合乎礼仪的尊重,也是表达某种曾经“纠缠或纠葛”过的“当年情”的铭记,情谊不会忘记,摩擦亦不会遗忘。 
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尚可用杯酒话当年,国与国之间,自然也可以用一首彼此心领神会甚至具有一定特殊意义的歌曲来传递情谊。从这个层面来看,这样的做法不仅没有“变味”,反而更具风度,体现了某种得体的姿态。 
但歌曲的意义又不仅仅在于歌曲本身,还在于一个时代的记忆。 
或许八零、九零后或者更年轻的人看到这样的军队高唱《喀秋莎》时,会为这支队伍的器宇轩昂、步伐矫健以及着装齐整而感到自豪,甚至有一些热血沸腾感。却也就止于此了,不会太有“感觉”。 
而在这之前过来的人们,尤其那些经历过那些时代历练的人,听到这样一首歌曲时,内心翻滚的滋味或许就更为丰富了。歌曲的旋律和歌词能够迅速勾起对于彼时时代的记忆,这记忆或许美好,或许悲伤,或许无奈,但总归是会有“感觉”的——因为那样的岁月过于刻骨铭心(你懂的)。 
这便是歌曲,或者艺术带给我们的好处:它总能轻而易举的成为我们人生记忆的一种鲜明印记,在多年以后,再听到那样的一首歌曲、再读到那样一篇文章、再看到那样一部电影,都能迅速想起当年听、读、看它们的时光,迅速勾起当年的记忆。 
比如,当《西游记》开场的旋律一响起,你是否会想起你的当年? 
岁月无痕,但记忆有痕。 
PS:《喀秋莎》被兵哥哥们这样一唱,还真是帅啊,哈哈。

6、如果说我的青年时代有四个关键词,它们是:革命,爱情,文学与苏联。……对于我——青春就是革命,就是爱情,就是文学,也就是苏联。
——《苏联祭》
对我而言,红色的苏维埃是我们的父辈,甚至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初恋。尽管不甚美好,还有些痛苦,可是无论何时何地她总在那里,就像站在岸边的喀秋莎一样伴随我们老去。

7、想出这个主意的人是真天才+1
本来就是纪念二战胜利的活动,严肃的走正步显得肃杀气氛太浓了,不贴近人,唱歌的确是非常好的一个纪念和缓和的形式,
喀秋莎本来就是描写二战时期俄罗斯少女送爱人上战场的歌曲,切题切意又久为传唱,
俄罗斯现在日渐式微,估计他们的不少人民都早已忘却了这段曲调,
现在被异国曾经的同志在自己面前唱起,不知道会激起他们怎样的心情。

8、这是一首军旅情歌啊。。。 
喀秋莎,既是大炮的名字,又是女孩儿的名字。。。 
就像现在的俄罗斯,一个傲娇的枪炮少女。。 
这种场合,唱一首这样的歌。。。 
我信坐在电视机前看阅兵的那些来过中国的专家们,大概心头也会有一种莫名的情感油然而生吧。。。 
俄罗斯虽然不是苏联,但从俄国到苏联到俄罗斯,这一百年来,那片土地和这片土地,有过太多这样那样恩恩怨怨。。。 
而如今的共和国,身上留下的苏联烙印甚至可能比俄罗斯还要厚重。。 
像 @钱尼马说的,大家都是孤儿,大家都要努力。。。 
送一首当年的情歌给她,如果再见不能红着脸,至少还能红着眼吧。。 
化用大刘的那句话: 
中俄的关系,不是朋友,不是敌人,是历史。 
真的是很像前男友前女友呢。。。。 
虽然分手,还是希望留下美好的回忆。。。


私心打了黑塔相关的tag,如果不喜请告知。

评论(16)

热度(800)

  1. 共43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